從科幻到現實,腦機接口技術正以驚人速度突破邊界。9月28日上午,浙江省人民醫(yī)院腦機接口與神經調控臨床研究病房啟動。該病房由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牽頭,神經外科、神經內科、臨床心理科、運動醫(yī)學科、GCP辦公室、臨床醫(yī)學工程部等多學科共同參與建設。
據悉,腦機接口(Brain Computer Interface,BCI)是指大腦或神經系統(tǒng)與具備計算能力的設備之間建立的一種信息交換通道,能夠實現人腦與設備之間的信息傳遞與控制,被譽為“21世紀最具顛覆性的技術”。
“大腦想什么,機器就幫你做什么!爆F場醫(yī)務人員一邊調試設備一邊解釋,“以這套BCI主動康復系統(tǒng)為例,就是通過腦電信號把運動想象變成操作指令,驅動外骨骼或機械手完成動作,從而幫助癱瘓患者重建神經功能!边@一技術可以為脊髓損傷、中風等患者提供重新動起來、站起來的可能。
通過腦機接口與神經調控
22歲車禍癱瘓女孩重新站起來
浙江省人民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主任葉祥明介紹,腦機接口與神經調控臨床研究病房啟動后,將聚焦運動障礙、意識障礙、難治性神經精神疾病三大方向,主要收治因腦卒中、脊髓損傷、阿爾茨海默癥、帕金森病、漸凍癥等導致存在運動障礙、認知言語障礙或意識障礙的患者,以及難治性抑郁、焦慮障礙等情感障礙患者,需經康復醫(yī)學科、神經外科、神經內科、臨床心理科等多學科團隊(MDT)評估,符合相應治療技術的適應證。
在該病房建立之前,浙江省人民醫(yī)院已經做了很多的準備和嘗試,不少患者從腦機接口與神經調控的臨床治療中獲益。
22歲的女孩小李(化名)曾因意外的交通事故受傷,治療后沒有恢復運動能力,四肢完全無法動彈,這讓正值花季的她陷入絕望。
在浙江省人民醫(yī)院,小李接受了侵入式腦機接口手術,在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精準定位和電生理驗證下,于手功能區(qū)表面植入皮層電極,并植入采集刺激系統(tǒng)。術后28天,設備順利開機。經過近兩個月的康復訓練,小李從當初的通過腦機接口設備精準控制氣動手套,完成抓握物體的動作,到現在能徒手抓起食物送到自己口中,康復成效令人振奮。
“患者本身意志力很強,這對我們醫(yī)生來說也是個很大的鼓舞,現在不僅站起來,以后還有望回歸社會功能!比~祥明說,今天開始,腦機接口與神經調控正式對外開診,前來咨詢的患者我們會進行嚴格的篩選和全面的評估,讓腦機接口這類突破性技術臨床轉化,應用到患者身上,讓先進技術真正服務患者、造;颊摺
化身患者思想的“大腦解碼器”
重新實現對身體的精準掌控
據悉,病房擁有非侵入式和侵入式腦機接口設備,以及可實現深度從大腦皮層到大腦深部的電、磁、超聲刺激技術,重點推動腦機接口技術在腦功能精準評估、神經修復與重建、意識障礙診療、智慧康復等方向開展集成創(chuàng)新與臨床轉化,并以系統(tǒng)化、個體化的全流程診療方案,為神經系統(tǒng)疑難重癥患者診療提供新路徑。
在腦機接口與神經調控病房里,數套腦機接口康復系統(tǒng)已準備就緒。高精度的腦電系統(tǒng)、覆蓋全腦的功能近紅外成像系統(tǒng)將化身人類思想的“大腦解碼器”,精準捕捉神經活動的細微脈動,把無形的思維轉化為可解析的信號。精準導航的經顱磁刺激、多模式的經顱電刺激將變身為“神經調節(jié)器”,循著解碼出的信號靶向作用于異常腦區(qū),用可控的能量喚醒沉睡的神經功能。上下肢外骨骼機器人、肌肉電刺激將成為“行動執(zhí)行器”,讓大腦所想化為現實,重新實現大腦對身體的精準掌控。
該院黨委書記王涌表示,腦機接口病房是醫(yī)院應對神經系統(tǒng)重大疾病挑戰(zhàn)、構建高水平診療科研平臺的重要一步,必將有力促進腦機接口與神經調控研究從實驗室盡快走向臨床轉化落地,為加快我省腦機接口產業(yè)高地建設,提升高端醫(yī)療技術和裝備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奠定堅實基礎。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